枭雄不数云台士,杨石齐名天下无。——明代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那个动荡不安、群雄并起的时代,总会涌现出那么一两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正如刘克庄在《曹孟德》中所写:“后来仍有朱三辈,欲比英雄恐未然。”这正是在赞叹乱世中的枭雄曹操。他们中有的以忠诚和智慧为国为民,名垂青史;也有的背叛国家,成为臭名昭著的叛徒。就像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和远见,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苦难。而与之相反的汪精卫则选择了背叛祖国,投靠侵略者,成为人人痛恨的汉奸。人生充满了无数可能,但最终的命运都源自于最初的选择与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一个人心怀救国救民的志向,愿意舍己为人,便能赢得世人的敬仰与赞颂;若只知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置他人利益于不顾,那么他注定会沦为一个卑鄙无耻之人。
张作霖,同样是乱世中涌现出的枭雄,但对他的评价却颇具争议。他既是军阀,也是一个有血有肉、坚定抵抗日本侵略的中国人。我们很难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他的功过。然而,这次我想用一个故事,让大家认识那个有情有义的张大帅。曾经,张作霖一度落难,沦为乞讨者,而每日为他提供温饱的孙寡妇,她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展开剩余71%孙寡妇在嫁入孙家之前,曾是一个无忧无虑、满怀对爱情憧憬的少女,自小生活在父母的宠爱中。那时,战乱频仍,父亲希望她能拥有一个安稳富裕的家,于是找媒人将她许配给当地地主孙家。起初,她以为婚后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世事难料,刚嫁入不久,丈夫便意外去世。她一夜之间从小媳妇变成了孤寡妇人,一个女子独自撑起了庞大的孙家。女孩向女人的骤然转变,在孙寡妇的身上展露无遗,显现出她坚韧和担当的品格。
说到张作霖,为何他会沦落至此?原本,张家是颇为富裕的世家,祖辈留下了不少产业。可是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不善经营,沉溺于享乐和赌博,挥霍了家业。所剩无几的资产勉强维持生活,然而张有财依旧沉迷赌场,最终连家里唯一的铺子也输个干净。债台高筑的他开始四处躲债,最终被债主追杀致死。关汉卿的《鲁斋郎》中“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生动刻画了这种纨绔子弟的形象和最终的悲剧结局。
张作霖和哥哥得知父亲遇害后,立誓为父报仇。不幸的是,哥哥被捕,张作霖随母亲连夜逃亡。母亲心知父亲的下场,因此不愿儿子步父亲后尘,望他学一技之长,自立自强,求一个安稳平淡的生活。然而,张作霖并不满足于平凡,他告别母亲,独自踏上了闯荡江湖的道路。
然而,初入社会的张作霖并未如愿。他身无分文,缺乏谋生技能,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恰逢孙家给长工发饭,饥饿难耐的他假扮工人领取食物。尝到甜头后,他便经常这样做。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终有一天,他被孙家人发现了。孙寡妇心地善良,不但没有赶他走,也未让人责罚,反而让下人给他换了衣服,还送上饭菜。孙寡妇似乎将张作霖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毕竟她丈夫早逝,身边无子女。张作霖也没有辜负这份恩情,常帮孙家干活,认孙寡妇为干娘。
仍怀抱抱负的张作霖不久后离开孙家,历经战场磨炼,逐步积累实力,最终成为北洋军政府的海陆军大元帅。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中,他坚定不屈,誓死抵抗外敌。功成名就的张作霖从未忘记那段困顿时光中给予他温暖的干娘孙寡妇,时常为她购置房产,闲暇时陪她谈心。毛泽东的《四言诗·祭母文》中“有生一日,皆报恩时”这句话,用来形容张作霖再合适不过。
结语:在张作霖心中,孙寡妇是他困顿落难时的光亮,有了这束光的温暖,他才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孙寡妇去世后,张作霖还为她大办葬礼,让她能风光地离开人世。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